秋史 사랑채

추사교육관의 현대적 의미화-<인재설> 과거제도와 대학입시 문제점(15)

clara jeon 2019. 11. 2. 16:44

○戊戌/下科弊綸音曰: "予聞諸程伯子之言曰: ‘天下事, 大變則大益, 小變則小益。’ 方今朝廷大弊, 莫有甚於科擧。 倖占者滔滔, 一年甚於一年, 一日甚於一日, 其將人不得爲人, 國不得爲國矣。 此豈非所可大變者乎? 大抵科擧之制, 非古也。 古之取人之道, 禮樂以成其材, 詢咨以簡其賢, 降及後世, 里選之法壞, 而漢之科創焉。 賢良、孝廉之分其道, 續食計偕之備其禮, 雖有敎士尙賢之意, 而三代賓興之盛, 則已掃如矣。 專以詞賦, 隋、唐陋習, 間以經義, 宋ㆍ元遺制, 而彼以聲韻爲學, 此以帖誦爲能, 則古人所謂日誦萬言, 何關治體者? 眞的確論也。 逮夫皇明之時, 損益歷代之制, 隔簾內外, 禁其交通之習, 分年初會, 策以治道之要, 其視唐、宋之專取詞藻, 不翅遼越也。 我朝取士, 亦是科目之制。 或咸聚八路之士而廣擧之, 或只試館學之儒而略取之, 明經、製述之分其制, 而有初試會試、之法, 增廣式年之殊其名, 而有大科小科之目, 而法制不一, 名目是繁。 國有慶賀, 設科取士, 則志在同慶, 而取唐家增廣之名者也。 秋以初試, 春以會試, 則各有定歲, 而用皇朝式年之製者也。 所謂別試, 必在丙年, 而或因邦慶而設之; 所謂庭試又設殿試, 而或設初試而取之。 此皆無異乎增廣式年之大科也。 親謁聖廟則有謁聖之科, 或遇節日則有節製之設, 此實出於列聖朝慰悅館學儒生之一時殊渥也。 明經之必以四書三經爲法者, 蓋欲得經行之士, 而亦使爲士者, 必皆從事於斯, 而不馳騖於他岐也。 製述之必以論策表賦爲法者, 論以觀其論議, 策以觀其時務, 賦以取其文理, 表以用之館閣, 其所定制, 亦皆有義。 上之所以擧賢而共國者, 必用是制, 下之所以出身而事君者, 亦由此路, 則儘乎科目之制, 實爲朝廷之一大政也。 然而制非不美而久則生弊; 名非不善而實則無效。 朝家之設科, 前後何限, 而未聞得賢之譽, 擧子之出身, 踵武相接, 而未有需世之材, 烏在其立法定制之本意也哉? 必也隨弊而改其制, 觀時而適其宜, 稍存舊法, 嚴其考試之規, 略倣古制, 修其選擧之政, 則此豈非大《易》所謂‘變則通, 通則久’者耶? 挽近以來, 世級愈降, 科弊愈甚, 擧子則一試奔馳, 罔念朱詩之存警, 三分擧業, 莫體先儒之垂誨, 試官則藻鑑不明, 謾招冬烘之譏, 黜陟不公, 或涉紅粉之榜。 螢牕喫苦之士, 未免渡灞之淚; 魚魯莫辨之類, 反占登龍之喜。 臨科申禁, 終無實效, 則徒損國體, 許多弊習, 一向任他, 則難正士趨。 至若綺紈子弟, 僥倖一第, 則不問才學之如何, 華貫顯職, 便作倘來之物。 此不但今日之可爲寒心, 他日之主試取士, 亦將委之於此輩之手。 則《宋史》所稱‘謬種流傳’者, 亦豈不大可愼哉? 環顧今日之士, 科累人歟? 人累科歟? 爲士者, 在其少壯時, 正當講究天下正理, 乃反閉門學作詩賦, 至於學問工夫, 心性地頭, 不啻若笆籬邊物。 科法之壞了人才, 致不如古, 有如是矣。 楊綰所謂‘公卿以此待士, 長老以此訓子弟, 其反淳樸崇廉讓, 何可得也。’ 者, 政爲今日道也。 噫! 取士之法, 莫善於鄕擧里選, 而莫不善於功令考試之制。 三代盛時, 仕道有二, 由鄕學而進者, 掌於鄕大夫而用之在大司徒, 由國學而進者, 掌於大樂正而用之在大司馬, 設六德、六行、六藝之敎, 而賓興之分選士、俊士、造士之名, 而爵祿之, 此法今可復行歟? 科場防奸之道, 莫嚴於皇朝隔屋之制。 設屋甚牢, 置卒守之, 使不得往來。 其考試之規, 則分簾內外, 內則考試官主之, 外則監試官主之, 又令提調官摠察之。 此法今可行歟? 自夫科法旣創之後, 其法意之甚善者, 惟西漢爲然。 朝廷之所求者, 惟以賢良之材、孝廉之士, 而必能備禮而旁求, 士子之所習者, 惟在當世之務先聖之學, 而不肯自衒而求售。 先儒所謂‘去古未遠, 深得求賢之要道’者此也。 今可以行此法歟? 古之論科法者甚多, 而固莫如朱夫子貢擧議之周愼詳密也。 其議則‘諸經及四子, 分年而試義, 諸史及時務, 亦以次年而試策, 使治經者, 持守家法, 答義者通貫經史, 則士無不通之經不通之史, 而可用於世矣。’ ‘惜乎! 當時雖未上聞, 天下莫不稱誦, 則先儒所謂 ‘後世貢擧之法, 未有過焉。’ 者, 非虛言也。 今可行此法歟? 今日之科弊, 不可不蘇革, 其所蘇革之道, 不可昧於古而泥於今, 亦不可滯於今而忽於古。 苟能酌古參今, 適於時宜, 則雖不如成周之制, 而自有鄕擧之義, 不如皇明之法, 而自有隔屋之規, 不如西京之規, 而賢良孝廉之士, 可以擧矣, 不如朱子之議, 而經史分年之規, 可以行矣。 此果有不失古意, 亦可宜行於今日者歟? 咨政府館閣之臣, 可各以議進之。" 諸臣獻議多參差。 上自初元, 必欲痛革科弊, 而難於更張, 竟未果。